2010年1月26日 星期二

2010.1.25-天公不做美

因為琴美閱報得知陽明山花卉試驗中心的茶花展,22日登場。故決定25日的行程改去看茶花展。一樣在(劍潭站)集合,一樣帶午餐,只不過改坐(紅5)到總站,再沿河谷走回(文大)。大崙尾山的行程順延一週。
不過天公不做美,今天早上下大雨,琴美通知看茶花展延後一天,也就是說26日去看茶花展,能去的人就照約定的時刻地點集合。(不過玉美.甘葉都有約,我因母病痛也不能出去。)

******下周一上午9:20在劍潭站集合,坐9:30的小18到楓林橋,登大崙尾山後,回雙溪社區。
***帶簡便午餐。

2010年1月18日 星期一

2010.1.18.大漢溪右岸(海山站-府中站)

上午9:45在捷運板南線海山站1 號出口集合,這裡是土城了,平常少有機會到此活動,對我等而言,是陌生的區域。
靠著琴美和曹先生找路,我們從明德路穿過中央路一段,中華路一段,由環河道路上了河濱自行車步道。過了河堤,是一片開闊的草地,眼前有座小小饅頭(望天丘),頂上唯一的一棵榕樹,格外醒目可愛。 

草原上一群流浪狗正躺著曬太陽 ,我一靠近,狗群站起來汪汪叫,膽小的我趕快逃。離開望天丘左邊的草原有更多的一群狗; 還沒完呢 !右邊草原的椅子下黑黑一袋袋的是啥?媽 呀!走進才看出又是一群狗兒,睡臥在陰涼處,這兒真是流浪狗的天堂。
{###_wu1115wu/21/1905568614.jpg_###}{###_wu1115wu/21/1905568616.jpg_###}

沿途都是草原 .步道. 新植的行道樹(豔紫荊)。遼闊的天空好藍好藍,太陽很亮,風也不小,有點無聊的步道。
{###_wu1115wu/21/1905568618.jpg_###}

我們在壯闊的橋下快樂的用餐,繼續向前行,前方看到高鐵列車開過 ,不久也看到台鐵列車經過,並排的車軌,台鐵低了一層,也舊了一點,


   {###_wu1115wu/21/1905568622.jpg_###}

由列車陸橋上來,走大觀路一直走到熱鬧的板橋市,到府中站坐捷運回家啦。

***1/25上午9:20在劍潭站集合,坐9:30的小18到楓林橋,登大崙尾山後,回雙溪社區。
***帶簡便午餐。

2010年1月11日 星期一

2010.1.11-東吳大學--大直

氣象預測明天強烈寒流來襲,我們登山活動又很幸運的趕在之前的好天氣。(雖陰但不冷)
早上9:30在士林捷運1號出口,搭往東吳大學的公車。( 遲到了一點,真抱歉。)
東吳大學裡有所國學大師錢穆先生的故居--素書樓,(可惜周一休息,否則值得參觀。)
{###_wu1115wu/20/1641479863.jpg_###}
從素書樓旁登山,半小時後到了休息亭 ,吃了點心補充體力後,旁邊登山步道就是文間山,很快就攻頂了 。(因為山不高150m)從山上可以看到故宮一帶的景觀。
{###_wu1115wu/20/1641479869.jpg_###}

下山時,斜坡較泥濘,大家小心扶持。
{###_wu1115wu/20/1641479872.jpg_###}

在山上往北看到的是故宮景觀,南面則是大直.內湖交界處。美麗華的摩天輪;一棟棟的高樓,見證內湖的發展。遠處捷運列車,正要進站呢!
{###_wu1115wu/20/1641479875.jpg_###}

下山處就是自強隧道附近,走到大直北安路,實踐大學附近有很多好吃的店。一點半了,義麵王生意還很好。
{###_wu1115wu/20/1641479880.jpg_###}巷道兩旁種著黃脈刺桐

瑞卿帶我們到佳佳牛排,沙拉吧150元,加點牛排也只要200元,很划算呢!大多數人怕吃不下,只點沙拉吧,我點了雞腿排只要190,(有人點牛排 。)鹹粥.炒飯.麵 都很美味,還有咖啡.冰淇淋,菜都很新鮮,真的吃得好飽呀!

**下周一板南線(往永寧方向)的海山站1號出口9:45集合。走到板橋。****帶簡便午餐。**台北車站到海山站15分鐘

2010年1月5日 星期二

2010.1.4.--水博館-福和河濱公園

近來一波波寒流中,今天很幸運是難得的大晴天,早上9:30在捷運公館站1號出口集合,往自來水園區方向,先到工務局苗圃欣賞工人們栽培一盆盆漂亮的花兒。 出了苗圃,來到自來水博物館,因為臺北花卉展98/12/19到991/17免費參觀,我們當然要進去啦!希臘羅馬式巴洛克的建築,原本就是拍浪漫婚紗的絕佳背景,每次都有新人在此拍照,今天也不例外。
{###_wu1115wu/19/1579488395.jpg_###}

門口處的七個搭雪橇的小矮人,還有聖誕紅堆疊成的蛋糕與雪人,仍有濃濃的耶誕氣氛。園區以大型風車;爬在樹上長毛猩猩;水牛;鱷魚------等等雕飾,把這個萬紫千紅的花卉庭園,妝點得漂亮極啦!{###_wu1115wu/19/1579488401.jpg_###}{###_wu1115wu/19/1579488398.jpg_###}



小觀音山步道區也一樣色彩繽紛,處處吸引我們。急得隊長提醒:這只是小菜,所以我們只好去吃主菜--福和河濱公園。下次有機會,再好好的走一回觀音山步道。
{###_wu1115wu/19/1579488407.jpg_###}

沿著新店溪往景美方向,旁邊是高架的水源快速道路,車子很多,較為吵雜。走了一段路,找地方午餐之後,大家決定還是回頭到公館坐車。
{###_wu1115wu/19/1579488422.jpg_###}

 回程中看到一處沿著山壁,高高低低的舊社區。因為昨天才在報上看到寶藏巖的報導,所以很有興趣,就從福和公園進入,映入眼簾的是「寶藏巖」三個大字的一座古廟,後方交錯高低的房舍,就是寶藏巖社區。
{###_wu1115wu/19/1579488428.jpg_###}

回家查了資料 :

寶藏巖發展史,最早可追溯到清康熙年間,一群來自大陸的彰泉移民,在觀音山的山坡開墾,隨後興建了寶藏巖寺(俗稱觀音媽廟),這也是台北最古老的佛寺之一,因寶藏巖靠山崖而建,才以「巖」為寺廟命名。

寶藏巖又歷經了日軍及國民政府軍隊的駐紮,留下許多軍事遺跡,60年代初期,寶藏巖的守軍撤離,在交通便利的因素下,許多原先駐守當地的老兵、退伍軍人、弱勢族群紛紛進駐,從此寶藏巖漸漸發展成一個非正式的住宅聚落。

也因為早期在寶藏巖定居的族群多屬於經濟弱勢,搭建房屋的建材往往較廉價且隨興,造就了建築物高高低低的景象,外人若想照著門牌號碼找人,還不太容易。

不過寶藏巖終究是公有地,民國69年,工務局公園路燈管理處將寶藏巖劃為「中正297號公園預定地」,並要求居民自行搬遷,不過在住戶的奔走下,違建拆遷案不斷往後延,至民國80年時,戶政機構還一度替社區違建作門牌號碼的整編,讓寶藏巖違建的定位更加模糊。
民國91年因考量防汛期間公共安全,除了寶藏巖觀音亭古蹟外,市府開始計劃全面拆除寶藏巖社區,不過在社運團體的奔走及居民的抗爭下,民國93年,台北市古蹟暨歷史建築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,認定寶藏巖歷史聚落為「歷史建築」,這也是全台灣第一個被認定為歷史建築的違建聚落。


民國94年,北市文化局更擬定了「寶藏家園安置方案」,並於民國96年初完成所有遷村計畫,進行寶藏巖共生聚落整建工程,預計今年3月底完成,6月將有藝術家進駐,並規畫了青年旅社,屆時寶藏巖將成為一個別具風味的「國際藝術村」。

今天因緣際會到台北最具有特色的景點之一-寶藏巖,看到即將整建完成的聚落建築,也算是額外的收穫呢!

*** 1.下周一 9:30在士林1號出口屈臣氏集合。
   2.或 9:45在東吳大學站牌集合。
   3.不必帶午餐。
   4.路線:東吳大學--文間山--大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