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0年12月17日 星期五

2010.12.13-法雨寺(美連記錄)

  琴美帶我們走過好幾遍法雨寺,不同的是,今天我們將在寺內用餐。


  一早,霧濃、無風、無雨是出遊的好天氣。我們在北投捷運站集合,共11人。到齊後就沿著捷運線形公園往復興公園移動,再依著珠海路前進;路邊隊長還帶大家下階梯(很窄),想看看溪邊的大眾池,因門關著所以沒有細看。


  郵政訓練中心宿舍前的休閒運動園區,近日才完成,難怪看起來還很新。隊長說:看來下回可以安排到園內的溫泉溝中泡腳。原來隊長的任務就是——不斷的開發新路線,感恩哦!


  由珠海路轉入義芳國小旁的斜坡路,就看到(法雨寺步道)的起點標示,它也是(中正山)的登山口之一。我們先走一段新路面,再來就是舊石階。拾級而上,路蠻陡的,不一會大家就香汗淋漓,忙著擦汗。


  上了年紀走走路、歇歇腳是應該的,果然眼前貼心的出現一座涼亭。這座涼亭大家印象深刻,因為有人說:法雨寺怎麼走我忘了,只記得在這裡吃過東西。沒錯今天我們又在這裡分享——餅乾、加州梅、水果、燒番薯。「 民以食為天」難怪我們都記得這座途中的涼亭。


  11點多我們就到了法雨寺,是來早了些,那就四處走走看看吧!法雨寺環境清幽,一入寺門,就被大榕樹上的樹屋吸引。看來真能住人,因為有活動木梯的接頭,誰有幸可以入住木屋呢?


  以紅、黃為主色,屋簷四角翹起的法雨寺,莊嚴肅穆。堂內正中有座大佛,兩邊對聯寫著「法門奉三寶,雨露施大千」。廳內信眾正合十誦經,我們較關心的是餐廳在哪?原來就在左邊廂房內。


  託山友麗華的福,我們才知有此「好康」——農曆每月初八,開寺門、做法會,就有餐會;只要捐二百元香油錢,就可品嘗十道素食。今天陸續上桌的菜是:麻油素雞麵線、溜五行時蔬、拼盤、炸甜點、菜心草菇湯、白菜滷、炒蒟蒻竹筍梅干菜、紅蘿蔔牛蒡湯、油飯、紅豆湯。菜色看起來精緻又健康,果然大家都吃得飽足又滿意。


  餐中,和我們同桌的一對姊弟,告訴我們一些,我們所不知道的法雨寺。原來這裡半座山是他們家族所有,親人多到可以打桌麻將的骨灰,就安放在後山的塔位中,所以只要開寺門,他們就會來誦經感念先人。除了每月初八開寺門,春、秋兩季也就是二月、八月更是法雨寺的大日子,席開五十桌左右。


  我很好奇,為什麼法雨寺的水泥屋頂歷經多年現在才塗上黃色,她說了一個佛門典故。原來佛寺不可以一口氣蓋好,要慢慢建,表示佛法無邊無盡……。至於樹屋真的有人住,長住樹屋的老住持九十多歲才圓寂。


  為了早些消化腹中美食,回程除了去北投的人外,都走到(大同之家)坐612508,不過搭508的人有個小插曲。到了石牌捷運站,大家下了車,隊長數了數人頭,突然緊張起來,原來少了一頭牛,有人沒下車。她會去自強市場買東西嗎?可是沒聽她說,一定是睡著了!果然是隊長,反應超快;但打了手機沒反應,再去打公共電話,原來人已在(明德站)附近下車了,有被第一通電話吵醒,得救了!再次見到琴美的領袖特質,真服了她,也深覺真是大家的福氣!


下週一(12/20)行程:天母六窟930在捷運「石牌站」(紀念碑旁)集合;也可以自行前往,950(天母公車總站)(圓環邊派出所前大樹下)會合。要帶午餐,我們走完一段水圳,可在一間廟前庭院用餐。



2010年12月7日 星期二

2010.12.6二叭子植物園



二叭子植物園--新店市公所所編製的步道圖,說它是藏在安坑的綠寶石。

二叭子這奇怪地名的由來,據說是和安坑的 地形有關,從植物園的登山步道俯望安坑通谷方向,山谷中的淺丘 走勢形狀,呈一個八和一個倒八字,合起來是「 二八」,故名「二叭子
不過當然啦!我是看不懂的。

早上9:30石牌的山友在七張站集合,到馬路對面坐643或648公車到頭城站,琴美訂9:50和麗月等會合,但到頭城已經遲到20分了。

站牌旁就有往二叭子植物園的指標,於是琴美拿著步道圖開始登山啦!

從雙城路進來,一路都是柏油路。天氣太好,越走越熱,在行健亭小憩一會兒;經過豪宅聚園、

法明禪寺、核心廣場,到了寫有二叭子植物園的大石地標。

在大石地標前方的寬大亭子裡,大家大快朵頤一番,品嘗各家美味。休息夠了之後,又繼續前行。







園裡廁所乾淨漂亮,木屋造型也配合山林景觀。樹叢枝葉間常看到大蜘蛛網,駐守網中的是人面大蜘蛛,抬頭一望,許多牠們的蹤影,讓人印象深刻。







不久到了管理中心,這裡設置烤肉區及觀星露營區,我們沒有好好參觀,但有人買台電的桂山冰棒(我買芋頭的),在這裡喝咖啡應該也不錯,可惜我們沒多停留。





管理中心前方兩棟高聳的大廈出現,讓我很驚奇,沒想到過一個枕木坡道之後,更多更多的大廈,傍著蜿蜒的馬路,拔地而起。如此高聳,映著藍天,這達觀社區還蠻驚人的。



















離開達觀,從芒草路徑下到養生林區。林區裡,枕木鋪設的階梯好多好長。走呀走的,正當腿有些要發抖時,終於走出枕木步道,通往玫瑰中國城。







腳下玫瑰中國城面積好大,下去的階梯好陡啊!

聽當地人說,上面是他們的水塔,所以階梯是讓他們上去修水塔用的。





在中國城總站坐公車,到七張捷運站搭淡水線回家了。





***12/13法雨寺步道

***9:30在捷運北投站集合

***中午在法雨寺吃素食辦桌

***每人帶200元













2010年12月2日 星期四

2010.11.29蘆洲-觀音山遊客中心


好天氣早上930在蘆洲捷運站轉搭橘20公車好棒連轉乘公車也是免費的


坐到總站凌雲寺」,







從停車場右側登山步道登山;一棵老茄苳迎賓,









還有一長段不討喜的階梯,





很快就到凌雲禪寺。有人問為什麼有「凌雲寺」又有個「凌雲禪寺」呢?有人說有禪房給修行人住宿的才叫禪寺。真的嗎?回家用奇摩知識查了一下:


身名「凌雲古剎」的凌雲寺,俗稱內岩(),建於清乾隆年間,創建於清乾隆四年,光緒初年,因匪徒潛匿劉銘傳派兵剿平焚燬廟宇,後來原址重建,稱為凌雲古寺, 主祀觀世音菩薩。





統年間在距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另建一「凌雲禪寺依觀音山而建,規模宏大巍峨,主祀千手觀音,整體建築中西合璧,尤其廟址背後倚著絕壁,景觀恢宏磅礡。現在正又整建中


沿著凌雲路繼續往上走,到達像個公園的「開山院」,在涼亭裡午餐後,參觀一圈。磚牆裡奇怪的古老建築,原來是仿印度天竺式建築。另一座相距不遠的「楞嚴閣」建築融合了印度式、巴洛克式及閩南式風格。兩寺院都是弘法、清修之地,有「子母院」之稱。我還以為是墓呢!真是大不敬呀!兩座寺院都是以觀音山石打造,挺特別的

  (開山院裡的觀音亭)



(警世詩-關於婆媳)



 (這奇特建築是開山院)






 (這是楞嚴閣啦)










 途中遇到過馬路的小青蛇





觀音山遊客中心附近面積頗大 ,遠望見高台上豎立著三根高高的旗桿,除了管理局還有差不多同面積的自在咖啡,環抱在綠意盎然的群山間。















為緬懷觀音山的採石歲月,服務中心旁規劃了一座石雕公園,〈龍的傳人〉是石雕大師王秀杞先生的創作,由整塊觀音石切割後結合而成,一柱擎天作為觀音山的精神地標。









遊客中心的服務小姐我們到簡報室欣賞觀音山風景區的影片介紹。在舒適的放映室中,看著、看著,不知不覺進入夢鄉。影片結束,燈一亮,謝謝可親的服務小姐啦!


這裡視野景觀極佳,可眺望台北盆地,說來真不好意思,住在北投的我們天天看著觀音山,辨認她頭部的圖象。但這裡還是我第一次來呢! 不知道現在站在哪一部位?


參觀完服務中心的展覽,我們沿著馬路回到凌雲寺坐車。車已經到了,害我們趕得好緊張,幸好大家都趕上了。回到蘆洲,拖著疲憊的雙腿,坐捷運回家




 老小朋友超重啦


 






***12/6 二叭子植物園

***9:30七張站集合9:50頭城(一)會合

***帶午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