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天氣!早上9:30在蘆洲捷運站轉搭橘20公車,好棒!連轉乘公車也是免費的。
坐到總站「凌雲寺」,
從停車場右側登山步道登山;一棵老茄苳迎賓,還有一長段不討喜的階梯,
很快就到凌雲禪寺。有人問為什麼有「凌雲寺」又有個「凌雲禪寺」呢?有人說有禪房給修行人住宿的才叫禪寺。真的嗎?回家用奇摩知識查了一下:
前身名「凌雲古剎」的凌雲寺,俗稱內岩(巖),建於清乾隆年間,創建於清乾隆四年,光緒初年,因匪徒潛匿劉銘傳派兵剿平焚燬廟宇,後來原址重建,稱為凌雲古寺, 主祀觀世音菩薩。
宣統年間在距凌雲寺後方三百多步處另建一「凌雲禪寺依觀音山而建,規模宏大巍峨,主祀千手觀音,整體建築中西合璧,尤其廟址背後倚著絕壁,景觀恢宏磅礡。現在正又整建中。
沿著凌雲路繼續往上走,到達像個公園的「開山院」,在涼亭裡午餐後,參觀一圈。磚牆裡奇怪的古老建築,原來是仿印度天竺式建築。另一座相距不遠的「楞嚴閣」建築融合了印度式、巴洛克式及閩南式風格。兩寺院都是弘法、清修之地,有「子母院」之稱。我還以為是墓呢!真是大不敬呀!兩座寺院都是以觀音山石打造,挺特別的!
(開山院裡的觀音亭)
(警世詩-關於婆媳)


(這是楞嚴閣啦)

途中遇到過馬路的小青蛇
觀音山遊客中心附近面積頗大 ,遠望見高台上豎立著三根高高的旗桿,除了管理局還有差不多同面積的自在咖啡,環抱在綠意盎然的群山間。
為緬懷觀音山的採石歲月,服務中心旁規劃了一座石雕公園,〈龍的傳人〉是石雕大師王秀杞先生的創作,由整塊觀音石切割後結合而成,一柱擎天作為觀音山的精神地標。
遊客中心的服務小姐讓我們到簡報室欣賞觀音山風景區的影片介紹。在舒適的放映室中,看著、看著,不知不覺進入夢鄉。影片結束,燈一亮,謝謝可親的服務小姐啦!
這裡視野景觀極佳,可眺望台北盆地,說來真不好意思,住在北投的我們,天天看著觀音山,辨認她頭部的圖象。但這裡還是我第一次來呢! 不知道現在站在哪一部位?
參觀完服務中心的展覽,我們沿著馬路回到凌雲寺坐車。車已經到了,害我們趕得好緊張,幸好大家都趕上了。回到蘆洲,拖著疲憊的雙腿,坐捷運回家了
老小朋友超重啦

***12/6 二叭子植物園
***9:30七張站集合9:50頭城(一)會合
***帶午餐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